胃酸怎么办 该怎么缓解

生美综合

现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比较忙碌导致很多人在饮食方面出现不规律的情况,这就导致胃部出现一些疾病,比如胃酸过多就是当下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胃酸过多会出现胃部反酸水、有烧灼感等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导致胃部发生溃疡或者十二指肠溃疡。所以对于人们出现胃酸过多的时候一定要积极采取方法治疗,避免胃酸给人们带来更多危害,同时也可以减轻胃酸过多带来的痛苦。下面就推荐改善胃酸过多的几种方法。

饭后立嚼口香糖

因为咀嚼的时候可以促进唾液腺增加唾液的分泌,此时吞咽次数也随之增多,这些吞咽的唾液可以冲走涌上食道的胃液,使回流入胃中的胃酸得到稀释,也就消除灼烧不适的感觉。

注意:嚼口香糖不要少于15分钟,这样才能保证口腔中产生充足的唾液来稀释食道和胃中的胃酸。

服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去内膜洗净,候干或炒黄后,研细末。成人每服3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

原理:鸡蛋壳含碳酸钙90%以上,还含碳酸镁、磷酸钙、胶质、有机物等,故有较强的中和胃酸的作用,可治疗胃痛、吐酸、反胃等症状。

作用:制酸止痛。

饮食少酸多碱

减少酸性食物摄入,适量增加碱性食物。胃酸,顾名思义是胃部酸性强,因此要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而增加碱性食物来中和。

强酸性食品:牛肉、猪肉、鸡肉、金枪鱼、牡蛎、比目鱼、奶酪、米、麦、面包、酒类、花生、核桃、饼干、白糖、啤酒等。

弱酸性食品:火腿、鸡蛋、龙虾、章鱼、鱿鱼、荞麦、奶油、豌豆、鳗鱼、河鱼、巧克力、葱、空心粉、炸豆腐等。

强碱性食品:柿子、黄瓜、胡萝卜、菠菜、卷心菜、生菜、芋头、海带、柑橘类、西瓜、葡萄、草莓、咖啡、葡萄酒等。

弱碱性食品:豆腐、豌豆、竹笋、马铃薯、蘑菇、油菜、南瓜、芹菜、番薯、莲藕、洋葱、茄子、牛奶、苹果、香蕉等。

服用蜂蜜

饭前半小时服用蜂蜜,可刺激胃酸的分泌,患萎缩性胃炎(缺乏胃酸),宜饭前服用;

反之饭后二至三小时服用,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患肥厚性胃炎(胃酸过多),宜饭后服用。

适时饮水

由胃酸过多而引起的不适可以通过多饮水来稀释。

一般情况下,最佳的饮水时间为早晨起床时空腹饮水,以及餐前1小时、餐后饮水可以有效稀释胃酸。

药物疗法

1、可以选用抑制胃酸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疗程4-6周。

2、如果有腹胀,可以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如吗丁啉,西沙必利等;

3、如经过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最好去医院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注意:用药需在医嘱下进行。

胃酸注意事项

1、不要贪杯

过量喝酒易造成酒精肝、酒精性肝硬化、营养不良及维生素缺乏等。大量饮用啤酒,易使胃黏膜受损,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和反酸等症状。

2、不要穿紧身衣

穿紧身衣裤、束过紧的腰带,胃内压力会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

3、忌暴饮暴食或三餐不定

暴饮暴食之后,食物需要较长时间才可分解。食物长时间留在胃内,会使胃内压力上升,从而压迫连接胃部和食道的下食道括约肌。

括约肌长期受压自然会变得松弛,令胃酸更易向上倒流。如果用餐后打嗝、嗳气次数明显增多,很有可能是下食道括约肌已出现松弛,应多留意会否有胃酸倒流现象。

4、减肥并维持体重

腰部若脂肪堆积过量,将压迫胃,结果使胃液向食道流。加重胃酸反流和烧心的状况。

5、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悦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人每天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如果这种紧张状态长期得不到缓解,极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紧张会造成胃、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促成胃病的发生。经常加班至深夜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也会引起胃酸不正常分泌。

6、少食多餐,吃得清淡

想要胃舒服、消化好,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最好做到少量多餐,并且要有规律地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胃不好的人要“忌口”,少吃辛辣食物、少喝浓茶和咖啡,也尽量不要滥吃水果和零食,减少对胃的刺激。高脂肪食物多难以消化,会令胃内压力上升,高糖食物进食过多也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导致反酸,烧心,这都需要注意。

7、注意保暖

对于从未有过胃病史的人来说,寒冷的空气容易使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导致胃功能协调不良,出现胃痛。

而对于“老胃病”们来说,此时旧疾更容易复发,因为连续吸入大量冷空气,反复刺激胃部,致胃酸分泌过多,破坏了胃黏膜。

所以慢性胃病患者冬季外出时要注意保暖,还要戴围巾或口罩保护口鼻。

8、勿睡前吃晚餐

千万勿在睡前2小时内吃晚餐。饱腹加上地心引力,将促进胃酸反流入食道。

9、勿平躺

当你觉得不舒服时,可能想躺下来休息,切勿!保持直立状态,使胃酸较容易待在胃内。当你不得已要躺下来时,例如睡觉,最好将头部势高10—15厘米左右,可利用石块支撑床脚或放在床垫下,加高枕头的效果不好。如此使睡眠时略呈倾斜状,以避免胃痛复发。此之外,如果患者觉得上述方法不能够改善自己胃酸过多的情况,那么就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和接受相关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使用,这样才能够避免病情恶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08-18 14:29:35

9806浏览15124点赞